现代一般多指李杜为唐朝大诗人“
诗仙”
李白和“
诗圣”
杜甫的并称,也有称李白和杜甫为“大李杜”,
李商隐和
杜牧为“
小李杜”。
李白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
诗仙”之称,伟大的
浪漫主义诗人。
汉族,出生于剑南道之
绵州(今四川
绵阳江油市
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
碎叶城(今
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5岁随父迁至
剑南道之绵州(
巴西郡)
昌隆县(712年更名为
昌明县),祖籍
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
平凉市静宁县南)。
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
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
蜀道难》、《
将进酒》等诗篇,有《
李太白集》传世。
762年病逝于安徽
当涂,享年61岁。其墓在安徽当涂,四川
江油、湖北
安陆有纪念馆。
中文名:李白。外文名:Li Bai。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701年2月28日。
逝世日期:762年。
主要成就:创造了古代积极
浪漫主义文学高峰,为唐诗的繁荣与发展打开了新局面,批判继承前人传统并形成独特风格,
歌行体和七绝达到后人难及的高度,开创了中国
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代表作品:《
蜀道难》、《行路难》、《望庐山瀑布》、《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生于武后
长安元年(701年)。李白祖籍陇西
成纪(今甘肃
秦安县)。关于其出生地有多种说法,一说出生在
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所属
昌隆县(712年更名为
昌明县,今
四川省
绵阳市所属江油市)。另一种说法是其父从中原被贬至西域的
碎叶城(今
吉尔吉斯斯坦的
托克马克市)所生,4岁再迁回剑南道绵州昌隆县(今
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因自号青莲居士。其父李客,生平事迹不详。
李白出生于盛唐时期。二十五岁就时只身出蜀,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
会稽(绍兴),寓居在
安陆(今
湖北省
安陆市)、应山(今
湖北省广水市)。
直到
天宝元年(742年),因道士
吴筠的推荐,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他文章风采名震天下,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据《
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
李暠)九世孙,如果按照这个说法李白与
李唐诸王实际上同宗,应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辈族弟。亦有说其祖是
李建成或
李元吉,因为被灭族而搬至西域;但此说缺乏佐证。据《
旧唐书》记载,李白之父李客为
任城尉。
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756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
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
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连,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写下《
早发白帝城》。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投奔
族叔当涂县令
李阳冰,不久即病逝,也有说是:“醉致疾亡”,就是喝酒引发疾病而死(见
皮日休《李翰林诗》)。也有说是单纯的喝酒猝死(见《
旧唐书》)。也有说是
醉酒入湖中捉月溺死,这种说法古已有之且广为流传。
个人品性
李白一生不以功名显露,却高自期许,不畏权力,藐视权贵,曾让“力士脱靴”。肆无忌惮地嘲笑以
政治权力为中心的
等级秩序,批判当时腐败的
政治现象,以大胆反抗的姿态,推进了盛唐文化中的
英雄主义精神。李白反权贵的思想意识,是随着他的生活实践的丰富而日益成熟起来的。在早期,主要表现为“不屈己、不干人”、“平交王侯”的平等要求,正如他在诗中所说:“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
流夜郎赠辛判官》) “揄扬九重万乘主,谑浪赤墀青琐贤。”(《
玉壶吟》)他有时也发出轻蔑权贵的豪语,如“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
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等,但主要还是表现内心中的高傲。而随着对高层权力集团实际情况的了解,他进一步揭示了百姓基层和权贵的对立:“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
古风》第十五)“梧桐巢
燕雀,枳棘栖鸳鸯。”
在天宝末日益恶化的政治形势下,李白又把反权贵和广泛的社会批判联系起来。如《
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君不见
李北海,英风豪气今何在?君不见裴尚书,土坟三尺蒿棘居。少年早欲五湖去,见此弥将钟鼎疏。为屈死的贤士仗义抗争。(《行路难》):君不见,昔时燕家重
郭隗,拥篲折节无嫌猜。
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昭王白骨萦
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表达了诗人不被重用而产生对朝廷的失望和气愤。在《
书情赠蔡舍人雄》、《古风》第五十一、《登高丘望远海》等诗中,李白甚至借古讽今,对玄宗本人提出了尖锐的斥责。总之,可以说他把唐诗中反权贵的主题发挥到了淋漓酣畅的地步。
任华说李白“数十年为客,未尝一日低颜色”(《杂言寄李白》),这种在权贵面前毫不屈服、为维护自我尊严而勇于反抗的意识,是魏晋以来重视
个人价值和重气骨传统的重要内容,李白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了这一优秀传统而成为诗坛巨星的。
他永不安于寂寞和孤独,如《月下独酌》其一,表明了只有充溢着生命活力的诗人才能发出如此的奇思妙想。他有一首《
短歌行》,诗中构想道:“吾欲揽
六龙,回车挂扶桑。
北斗酌美酒,劝龙各一觞。富贵非所愿,为人驻颓光。”这里没有嗟老叹卑的哀惋,却用“劝酒”的天真想象表达了对人生的无限依恋之情。这些诗篇以其纯真的情趣,感召着被庸俗的生活所淹没了的美好的人性,并因此而获得永久的魅力。
李白对大自然有着强烈的
感受力,他善于把自己的个性融化到
自然景物中去,使他笔下的山水
丘壑也无不具有理想化的色彩。他在《日出入行》诗中说:“吾将囊括大块,浩然与
溟涬同科。”又说:“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李白具有英风豪气,又追求单纯高洁的心境,这些不同的性格侧面也就形成了他的
山水意境的两大类型:一类是在气势磅礴的
高山大川中突出力的美、运动的美,在壮美的意境中抒发豪情壮思;另一类则着意追求光明澄澈之美,在秀丽的意境中表现纤尘不染的天真情怀。例如他笔下的
黄河、
长江,奔腾咆哮,一泻千里:“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将进酒》);“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流射东海”(《
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海神来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
喷雪来”(《
横江词》)。他笔下的山峰高耸峻拔,峥嵘奇峭:“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蜀道难》);“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
五岳掩
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梦游天姥吟留别》)。他用胸中之豪气赋予山水以崇高的美感,他对自然伟力的讴歌,也是对高瞻远瞩、奋斗不息的人生理想的
礼赞,超凡的自然意象是和傲岸的英雄性格浑然一体的。
同时,李白又写了许多具有晶莹透剔的优美意境的
山水诗。例如“人游月边去,舟在空中行”(《
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人乘海上月,帆落湖中天”(《
寻阳送弟昌岠鄱阳司马作》);“月随
碧山转,
水合青山流。杳如星河上,但觉云林幽”(《
月夜江行寄崔员外宗之》);“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西楼望吴越。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等。这些诗以明朗纯净取胜。李白的山水诗与其说是对自然形貌的逼真描绘,不如说是按诗人个性被改造和理想化了的图景。他只求把握整体的气势或氛围,凭倏来飙起的感兴
泼墨写意,而略去具体的细节,甚至连观照景物的视觉转移的顺序也往往毫不在意。李白的山水诗又是无往而不抒情的,他善于把山水物色和特定的情绪渗透、交融在一起,在“景”的形势和“情”的特征之间有着“同构互感”的微妙的呼应关系。例如《
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诗中的“浮云”、“落日”,既是眼前景,又是古诗中有着特定情感内容的比兴意象,意谓游子一去如浮云飘泊无止,故人惜别又似落日依依,缘情布景而不留
凿痕。又如“云归碧海夕,雁没青天时。相失各万里,茫然空尔思”(《
秋日鲁郡尧祠亭上宴别杜补阙范侍御》),首两句既点明了季节和时辰,又用“云”和“雁”的意象喻指离别和远行。此外如“有时白云起,天际自舒卷。 心中与之然,托兴每不浅”(《
望终南山寄紫阁隐者》),“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金陵酒肆留别》),“西辉逐流水,荡漾游子情”(《
游南阳清泠泉》)等等。
李白自由解放的思想情操和具有平民倾向的个性,还使他能更深入地开掘
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人情美。这里有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之情,如《子夜吴歌》其三:长安一片月,万户
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
胡虏,良人罢远征。有对劳动生活的赞美之情,如《秋浦歌》十四:“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所有这些诗篇,都无不是以理想的光轮使日常生活题材焕发出诗意的丰采。 李白实在是中国诗人中的游侠。这位伟大的漂泊者用他的双脚和诗笔丰富了
大唐的山水他的大笔横扫,狂飙突进,于是,洞庭
烟波、赤壁风云、蜀道猿啼、浩荡江河,全都一下子飞扬起来。在诗中,诗人灵动飞扬,豪气纵横,像天上的云气;他神游八极,自由驰骋,像原野上的
奔驰的骏马。在诗里,诗人一扫世俗的尘埃,完全恢复了他仙人的姿态:上穷碧落下黄泉。他的浪漫、癫狂、爱恨情仇,寂寞与痛苦、梦与醒,他的豪气义气,他的漂泊,全都达于极端。
他的
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
客观事物和具体时间做细致的描述。洒脱不羁的气质、傲视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易爆发的强烈情感,形成了李白诗
抒情方式的鲜明特点。他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的奔涌而出,宛若天际的狂飙和
喷溢的火山。他的想象奇特,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
诗句
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4、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乐府·
将进酒》
5、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乐府·将进酒》
6、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乐府·将进酒》
7、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
望天门山》
8、我今携
谢妓,长啸绝人群。欲报
东山客,开关扫白云。《
忆东山》
9、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
银河落九天。 《
望庐山瀑布》
10、水作青龙盘石堤,桃花夹岸鲁门西。若教月下乘舟去,何啻风流到剡溪。《
东鲁门泛舟二首》
11、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
南陵别儿童入京》
12、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
梦游天姥吟留别》
13、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
登金陵凤凰台》
14、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送友人》
16、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
菩萨蛮》
17、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另作“随君直到夜郎西”)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8、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
汪伦送我情。 《
赠汪伦》
19、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秋浦歌》
20、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子夜吴歌》
21、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
22、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
早发白帝城》
23、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
越中览古》
24、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
把酒问月》
25、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
梦游天姥吟留别》
27、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
两小无嫌猜。 《
长干行》
28、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
梦游天姥吟留别》
29、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
敬亭山。《
独坐敬亭山》
30、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31、蓬莱文章
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33、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
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34、乍向草中耿介死,不求黄金笼下生。《
设辟邪伎鼓吹雉子斑曲辞》
37、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乐府·将进酒》
39、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公无渡河》
40、有长鲸白齿若雪山,公乎公乎挂罥于其间!
箜篌所悲竟不还。 《
公无渡河》
43、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东山
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永王东巡歌其二》
44、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蜀道难》
45、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月下独酌》
50、夜发清溪向
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峨眉山月歌》
51、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清平调词》
52、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清平调词》
54、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经离乱后天恩流夜郎亿旧书怀》
55、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
蜀道难》
56、
若耶溪旁采莲女,笑隔
荷花共人语。 《
采莲曲》
57、遥闻会稽美,一度若耶水。《
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
58、卷帘见月清兴来,疑是
山阴夜中雪。《
单父东楼秋夜送族弟沈之秦》
59、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huán)散,寒鸦栖复惊。《
秋风词》
60、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知。《秋风词》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
杜工部、
杜少陵等,河南
巩义人,我国唐代伟大的
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中年因其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
李商隐与
杜牧即“
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集为《
杜工部集》,诗艺精湛,在中国
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其诗风主要为沉郁顿挫,但早期也有
浪漫主义的作品,如《登岳》,诗歌特色有重视叙事,炼字炼句,对仗整齐等。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
杜甫草堂纪念。杜甫生在“奉儒守官”并有
文学传统的家庭中。7岁学诗,15岁扬名。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时期,一生坎坷,终不得志。因其在
诗歌创作安史之乱流亡到成都,次年春、在友人的帮助下于风景秀丽的
浣花溪畔盖起了一座茅屋,便是他诗中提到的“万里桥西宅,
百花潭北庄”的成都草堂。他在这里先后居住了将近四年,留下诗作240余首,如《
春夜喜雨》、《
蜀相》等名篇,其中《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三吏》、《
三别》更为千古绝唱。
杜甫一生潦倒,其诗“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杜甫《
南征》)。但死后受到
樊晃、
韩愈、
元稹、
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扬。杜诗对
新乐府运动的
文艺思想及
李商隐的近体讽喻时事诗影响甚深。但杜诗受到广泛重视,是在宋以后。王禹、
王安石、
苏轼、
黄庭坚、
陆游等人对杜甫推崇备至,
文天祥则更以杜诗为坚守
民族气节的
精神力量。杜诗的影响,从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艺的范围。
年少优游
杜甫因青少年时因家庭环境优越,因此过着较为安定富足的生活。他自小好学,七岁能作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有志于“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少年时也很顽皮,“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
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杜甫在青年时代曾数次漫游。十九岁时,他出游郇瑕。二十岁时,漫游吴越,历时数年。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回故乡参加“
乡贡”。二十四年在
洛阳参加进士考试,结果落第。他的父亲时任
兖州司马,杜甫遂赴兖州省亲,开始齐赵之游。
天宝三载(744年)四月,杜甫在洛阳与被
唐玄宗赐金放还的李白相遇,两人相约为梁宋之游。之后,杜甫又到
齐州(今山东
济南)。四载秋,转赴兖州与李白相会,二人一同寻仙访道,谈诗论文,结下了“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友谊。秋末,二人握手相别,杜甫结束了“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的漫游生活,回到长安。
仕途不顺
天宝六载,玄宗诏天下“通一艺者”到长安应试,杜甫也参加了考试。由于权相
李林甫编导了一场“野无遗贤”的闹剧,参加考试的士子全部落选。科举之路既不通,杜甫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不得不转走权贵之门,投赠干谒等,但都无结果。他客居长安十年,奔走献赋,郁郁不得志,仕途失意,过著贫困的生活,“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天宝十年正月,玄宗将举行祭祀太清宫、太庙和天地的三大盛典,杜甫于是在天宝九载冬天预献三《大礼赋》,得到玄宗的赏识,命待制在
集贤院,然而仅得“参列选序”资格,等候分配,因主试者仍为李林甫所以没有得到官职。
天宝十四年,杜甫被授予一个河西尉这种小官,但杜甫不愿意任此“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的官职,朝廷就将之改任右卫率府兵曹参军(低阶官职,负责看守兵甲器杖,管理门禁锁钥)。杜甫因已年四十四,至长安也十年有余,为生计而接受了这所学无用之职。十一月,杜甫往奉先省家,甫入门即闻哭泣,原来稚子饿死。就长安十年的感受和沿途见闻,写成著名的《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战乱流离
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次年六月,潼关失守,玄宗仓惶西逃。七月,太子
李亨即位于灵武,是为肃宗。这时,杜甫已将家搬到鄜州(今陕西
富县)
羌村避难,他听说了肃宗即位,立即在八月只身北上,投奔灵武,途中不幸为叛军俘虏,押至长安,同被俘的
王维被严加看管,但因官小,未予囚禁。
至德二年(757年)四月,
郭子仪大军来到长安北方,
杜甫冒险从成西
金光门逃出长安穿过对峙的两军到凤翔(今陕西凤翔)投奔肃宗,五月十六日,被肃宗授为
左拾遗,故世称“杜拾遗”。不料杜甫很快因营救
房琯,触怒肃宗,诏
三司推问,幸赖宰相张镐救免十二月肃宗召回杜甫复任左拾遗。
杜甫在
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六月至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秋,任华州
司功参军。杜甫原在朝中任左拾遗,因直言进谏,触怒权贵,被贬到华州(今
华县),负责祭祀、礼乐、学校、选举、医筮、考课等事。到华州后,杜甫心情十分苦闷和烦恼。他常游西溪畔的郑县亭子(在今
杏林镇老官台附近),以排忧遣闷。他在《
题郑县亭子》、《
早秋苦热堆案相仍》、《
独立》和《
瘦马行》等诗中,抒发了对仕途失意、世态炎凉、奸佞进谗的感叹和愤懑。
尽管个人遭遇了不幸,但杜甫无时无刻不忧国忧民。时值
安史之乱,他时刻注视着时局的发展,在此期间写了两篇文章:《为华州郭使君进灭残冠形势图状》和《乾元元年华州试进士策问五首》,为剿灭安史叛军献策,考虑如何减轻人民的负担。当讨伐叛军的劲旅——镇西北庭节度使
李嗣业的兵马路过华州时,他写了《
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的诗,表达了爱国的热情。
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年底,杜甫暂离华州,到洛阳、偃师(均在今
河南省)探亲。第二年三月,
唐军与安史叛军的
邺城(今河南
安阳)之战爆发,唐军大败。杜甫从洛阳返回华州的途中,见到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无穷灾难和人民忍辱负重参军参战的爱国行为,感慨万千,便奋笔创作了不朽的史诗——“
三吏”(《
新安吏》、《
石壕吏》、《
潼关吏》)和“
三别”(《
新婚别》、《
垂老别》、《
无家别》),并在回华州后,将其修订脱稿。“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
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夏天,华州及
关中大旱,杜甫写下《
夏日叹》和《
夏夜叹》,
忧时伤乱,咏叹国难民苦。这年立秋后,杜甫因对污浊的时政痛心疾首,而放弃了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西去
秦州。杜甫在华州司功任内,共作诗30多首。
杜甫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
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也称“
浣花草堂”。后被严武荐为节都,全家寄居在四川
奉节县。两年后,离开奉节县到江陵、
衡阳一带辗转流离。
唐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诗人病死在衡阳市湘江的一只小船中。在他最后漂泊西南的十一年间,他虽过着“生涯似众人” 的生活,但却写了《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秋兴》、《
岁晏行》等一千多首诗。 杜甫的诗都收集在《
杜工部集》中。
诗句
2.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杜甫《
梦李白二首·其二》
3.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4.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杜甫《
月夜忆舍弟》
5.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杜甫《
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7.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10.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杜甫《绝句二首》
11.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
蜀相》
12.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六》
13.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戏为六绝句·其二》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绝句二首》
即从
巴峡穿
巫峡,便下
襄阳向洛阳。——杜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杜甫《
秋兴八首·其一》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杜甫《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杜甫《
梦李白二首·其一》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
江南逢李龟年》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杜甫《
梦李白二首·其二》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杜甫《
孤雁 》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杜甫《石壕吏》
山雪
河冰野萧瑟,青是烽烟白人骨。——杜甫《
悲青坂》
世人评价
韩愈对
李白杜甫极为推崇;在《
调张籍》有言“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白居易:“又诗之豪者,世称李杜之作。才矣奇矣,人不逮矣。”
苏轼:“
李太白、
杜子美以英玮绝世之姿,凌跨百代,古今诗人尽废。然魏、晋以来,高风绝尘亦少衰矣。”(《
书黄子思诗集后》)